![]()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我将从设计理论—实操—落地,三个部分解析B端移动APP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B端随着跨设备跨平台的趋势不断显现,比如最近很火的鸿蒙,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办公场景到生活娱乐场景的转化,未来 B 端的管理系统不再局限于 PC 端,体验将不断向移动化对齐,使 B 端用户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1. B 端各个端口的特性: 在保证使用体验下。pc 端、pad 端、app 端的功能会是一个下放的过程,屏幕越小功能越简化。 比如有赞的美业工作台,手机端只有宫格功能入口,PAD 端除了功能入口外,把工作内容也做了露出,PC 端则展示了数据图表、快捷功能,以及其他提升效率的入口,内容交互更加的复杂。三端里,不仅屏幕尺寸不一样,使用场景和角色也完全不同,比如 PC 端店长使用频次更高,用于管理店铺查看经营状况。PAD 端则普通员工频次更高,用于查看具体工作内容,需要接待的客人。手机端更通用,所有角色所有场景都会使用,有可能是在店里、家里、路上所以在设计移动端时要考虑如何在提升操作效率的同时兼容可用性。 B端表单B 端的典型表单,由数据录入和操作按钮构成,往细拆解的话包含 1.标题、2.标签、3.提示信息、4.输入区、5 操作按钮。
1. 表单设计大部分场景我们希望用户能尽快完成表格。但在有些场景呢又希望用户能放慢速度,使他们能够深思熟虑,比如下面的三个场景:
这张图是医生端注册流程的竞品对比。他们哪种方案能更好的为用户和产品服务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三种典型的表单,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左对齐标签 优点:如果用户不熟悉表单要录入的数据,或者是复杂内容,左对齐会更容易些。视觉动线会更符合人们阅读习惯,并能节省纵向的空间。 缺点:长标签会增加标签和输入框的距离,导致延长完成时间。 从马泰奥-彭佐在 2006 年进行的眼动研究里发现,左对齐标签速度是最慢的,用户眼动定位的次数最多的。如果希望用户能放慢速度,并仔细阅读表单中的每个输入框,左对齐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可选输入框,或者陌生数据,比如像资质认证页、金融申请页等。 在左对齐标签里,内容也有右对齐的方案,如下图。这解决了长标签带来的适配问题,使空间能更好地利用。但关联度会降低,增加理解成本。并会导致眼动距离拉长,适合选择类的录入方式,缓解此缺点。 顶对齐标签 优点:有较多的横向空间,并且阅读效率快,对于国际化的设计或长标签特别有用。 缺点:会占用较多的纵向空间。 在同一个实验中,标签到输入框只花了 50 毫秒,比左对齐快了 10 倍。 B端列表以下是 B 端的典型列表,主要是信息的查看和操作。基本是由 1.卡片、2.切换筛选、3.搜索、构成。
1. 列表视觉差异化设计 贴近场景的设计可以舒缓数据页面带来的心理压力,拟物元素与表单的结合的呈现形式能够给用户带来愉悦感。 如下图的例子,途牛商旅用了差旅审批单粗细线条元素,医鹿用了病历本上面的钉扣,饿了么商家版模拟小票的设计。 B端数据页B 端数据页他们基本是由 1.数据统计、2.可视化卡片、3.筛选、4.数据明细构成。
而图表是数据页面里的重要组件,经过图形化、通俗化、形象化后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数据。 1. 设计优秀图表激励性数据设计: 2008 年,为了减少电力消耗,有一家电力公司向 35,000 名客户发送了一封带有简单图表的信,向客户展示了他们和邻居的电力消耗情况。在图表中,可以看到一个条形图,代表 3 个不同组的功耗:节能的邻居、所有邻居和收信人的家庭。这向客户显示他们是否比邻居消耗更多或更少的电力。 最后这些收到信件的客户平均降低了 2% 的功耗 ,虽然就个人电费而言,这似乎很少,但对所有客户而言,这相当于节省了大量电力和百万美元。从那时起,全国其他电力公司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叫做激励性的数据设计。 移动端图表 实际执行中,要针对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比如在一个多折图表要选曲线的还是直角的,直角能精准的体现数据而曲线能降低认知负担使视觉愉悦。 下图淘特首页设计中,需要在较少的纵向空间里设计可视化图表,可以看出这里简化了 y 轴的标签以及取值范围,最后反映到图表上会是一个较平滑的曲线。而这种设计方案上更多的是感知价值而不是精准的数据,这跟激励性的数据设计有相同的作用。 B端工作台工作台是一个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工作进度及进入工作状态的导航页面。也是用户感知产品价值的重要门面;所以首页工作台是体验规范和视觉风格的核心场景。 1. 工作台案例我们来观察下医蝶谷为什么这样改版。从原型的变化可以发现,这次改版更多的是去满足业务上的变化,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业务优化:
视觉优化:
医疗行业案例前面提到了 B 端的表单、列表、数据页面、工作台的案例。为了表达透彻,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下我在工作中碰到的案例。 医生这个职业对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在我们生活里每过一段时间几乎都会去和医生打交道。医生一上午可能就有多达几十位患者就诊,平均到每位患者仅有 3~4 分钟的诊断时长。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要完成病症的诊断处置、病历填写,还要面对来自病患各种问题,难度可想而知。而这种场景映射到互联网上也是同样的,何况大部分还是兼职医生。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产品更易用,降低流程的复杂度。 1. 音视频排班通过医生调研发现,医院排班并不按照周循环,平常临时突发事情多。所以一日的排班里,时间会有一定的跨度。 举个例子,大家去看病时候时候一定遇到一个场景,是医生让你去拿报告,再回来的时候你不是重新排队的状态,医生需要在这时候对你进行干预。 2. 设计策略设计应当顺应医生的工作特点,考虑在特殊场景上的使用,我们提出的以下策略。 优化层级,提高屏效
利用色彩,少即是多 色彩是最具本质影响力的表现因素,在设计即简单又重要。研究表明,人们只需 90 秒就能对一种产品做出下意识的判断,而其中高达 60%以上的判断仅基于颜色。 排期表借助色彩关系,提高用户查找效率和传递更多的信息。如下图一开始的想法是按照患者端的逻辑,依据业务图标进行区分,但两端统一要考虑的因数比较多,不适合复用。最后考虑采用颜色标签的形式进行区分 优化路径,去繁化简 从前期的调研的结果来看,医生的排班是无规律多突发的,会出现在一天里添加多个不连续时段的场景。所以我们针对医生的排班的设置做了以下优化 优化前添加一个时段需要 4 步,添加一天不连续的 3 个时段需要 3x4=12 步,需要用户判断复杂的逻辑,而优化后添加一个时段需要 3 步,添加一天不连续 3 个时段需要 4x1=4 步,逻辑简单明了 这是医生端其中一个案例,可以看到一个视觉、交互上的优化都是针对医生实际的工作场景去设计的,在医生这个行业,有着很大的行业壁垒,需要我们逐一去调研给出设计方案。这也是 B 端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设计落地1. 代码框架B 端设计师最常接触的设备就是 PC,而要做移动 B 端基本上也是会通过 H5、RN 等技术实现。这样方便多平台复用,下面我以 web 为例子,讲述我们该如何理解前端的页面结构。 2. 提升开发效率设计的过程中,好的工作流程可以帮助开发节约工时。如果公司有交互的基本是能做到提前开发的。没有的话,我们最好有框架思维,先搭好框架,截图给开发参考,开发会根据你提供截图,进行基础模块搭建,最后在根据标注文档进行 css 上面的调整。 3. 降低服务器成本我们将切图给予到开发以后,开发会将其传到服务器上面。 用户在访问我们的页面时其实是相当于发送一次请求,将服务器里面的图片下载下来,如果图片的数量太多或者文件太大,会占用大量用户的宽带带来极差的体验。 而服务器的空间也是需要公司付费购买的,所以尽量一张图在多处使用。如果是非常高清的图片,可以将图片里的人物切出来,在不同的场景去复用。实测一张 4k 的官网 banner,人物单独切出进行复用可以减少 banner50%的大小。 占位符 在一些需要实现文本换行的效果里,开发很难去通过去写间距,因为会有换行的关系。一般会通过占位符的方式去实现,而在占位符里又分为好几种,下图我列举了最常用的三种占位,分别能实现三种不同的间距。 字重 字重的功能是为了在文本种突出重点强调内容,在文本中常采用 3 种规格的字重(regular,Medium,Smlbold)。但在 h5 的环境里,只有字体标准和粗的还原效果。在标注文件里也能发现标准体和粗体在标注文件里都会显示字重为 500,而 500 在前端里的显示和标准体是没有区别的,我们需要写好规则,和开发约定,以后只要看到 medium 就写成 600 字重。 4. 如何推动规范通常在一个版本我们就算把开发大佬的头搞秃了,都很难把所有规范改完,因此我们需要将自己作为 PM 的角色,针对现有的需求进行拆分,并排出优先级、分版本迭代进产品,并同步需求。 另外在推动规范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上图的情况。这里可以使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推动上线,可以更好地避免以下情况。 很高兴你能看到最后。 如何从0到1完成APP 设计?用这个实战案例告诉你!@我叫小梦婷 :近期有一位朋友问我「什么是设计风格? 阅读文章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丸子设计说」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